永登县第二中学
简 报
中共永登县第二中学党总支委员会 2022年10月31日
二十大引领航向 新起点振奋人心
永登县第二中学党总支举行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学习会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10月30日上午,永登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永登县第二中学党总支书记李银山同志组织召开了永登县第二中学党总支“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视频学习会议,全体学校行政领导和党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永登县第二中学党总支副书记脱立中同志主持。
会上,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中党总支书记李银山全面传达了党的二十大会议总体情况、带领学习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李书记对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做了详细解读,尤其对报告中关于教育全面发展的表述结合自己的感悟做了系统的分析解读,指出:“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谋划和一体部署,这充分体现出总书记对当今时代特征,对未来发展关键的深刻洞察和把握,充分体现出党的创新理论和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报告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五育并举为基本策略,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教育力量。”通过学习,使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对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也更加鼓舞了大家守正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校长何建文同志对学习二十大精神做了题为《新时代新作为 努力书写人民满意教育新篇章》的发言。何校长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第一堂党课、第一堂政治必修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紧紧围绕永登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在党赋予的光荣岗位上以学懂、弄通、做实的态度做出不平凡的新业绩,不忘初心再出发,竭忠尽智,重振永登二中辉煌,殚精竭虑,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团结奋斗,用心用情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接续奋斗。
党总支副书记脱立中同志做了题为《不忘教育初心 牢记育人使命》的发言。脱书记从“抓好党员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促进组织建设,提高组织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勤勉务实,塑造优良党性”四个方面对我校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做出了具体安排,希望全体教师在奋力开创学校建设发展改革新局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政办主任、高三年级主任冯海秦同志做了题为《牢记为国育才使命 守正创新 努力奋斗 》的交流发言,提出了自己对二十大报告中“守正创新”的理解,守正就是坚守高尚师德,关爱学生,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创新就是追求进步,追求卓越。我们要在教学上创新,在教育方法上创新,在班主任工作中创新,使学生在我们的教导下,做到“德正,身强,勤学,志坚”,具备为国奋斗的底气,保有自我成长的愿望和能力。
政史教研组组长把得龙同志做了题为《新时代 新征程 新起点》的发言,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民族复兴的使命,牢记习总书记的要求,时刻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时刻保持“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以昂扬的斗志努力干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最后,李银山同志就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进行了安排。首先肯定了学校对二十大报告学习的高度重视,组织得力,第一时间组织全体教师收听收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盛况,聆听了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27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二十大报告,在二十大报告学习上学校反应迅速,必定收获满满。肯定了学校领导班子在疫情期间周密的安排部署,表扬了二中全体教师爱校如家,在疫情期间坚守学校阵地,在教室进行直播教学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其次,对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做了安排部署,要求学校制定学习实施方案,党总支带学、促学,学校领导班子研学、细学,全体教师争学、实学,同思想,高站位,以实际行动推动二中高质量发展。最后,李书记亲切问候全体教职工,并叮嘱大家务必做好自身防护、保重身体,努力克服面临的种种困难!
继往开来谱新篇,团结奋斗创伟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撰稿:冯海秦
摄影:冯海秦 喻俊邦 杨学栋
技术支持:张学武
审核:李银山 何建文 脱立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