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学 > 甘肃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甘肃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2010年08月26日 08:59:11 来源:永登二中 访问量:789
甘肃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2010-05-14 阅读: 446 出处: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切实落实《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提出的任务,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结合我省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既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公民的需要,也体现了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一)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

 高中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高中化学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努力实现《标准》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而且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持续性。高中化学新课程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设置了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其内容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拓展了学生选择的空间,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为全体学生成为具有一般科学素养的公民提供机会,为部分学生未来的专业化教育打下基础,为少数对化学有极大兴趣并在化学上有强烈发展愿望的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

(三)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要在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树立发展性评价观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评价既要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教与学的全过程。

 

(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中化学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也为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化学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转变教学理念,更新知识结构;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反思,提高化学教学技能。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设置

高中化学新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层次构成,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具有模块化和主题性、多元化和层次性等基本特点。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对新课程的实施、具体模块的教学和评价实践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中化学新课程由8个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必修课程包括2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必修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必修课程依据学习时序分成《化学1》、《化学2》两个模块。学习内容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六大主题。

选修包括6个模块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依据其内容和功能,选修课程模块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突出与STS(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课程,包括《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第二类是集中体现化学科学三大核心领域的课程,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类是侧重化学实验的课程,即《实验化学》。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各课程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2个必修模块之间存在逻辑递进的关系;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6个选修模块之间是相对平行并列的关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每位高中毕业生在化学科目必须修满6个学分,即在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必须再从6个选修模块中选学一个模块,并获得学分,方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素养。按照《标准》的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开设建议

1.模块开设建议

1)高一上、下两学期分别开设必修1和必修2,每周2课时,两个学期完成必修模块的学习。

2)建议学校在六个选修模块中至少开设《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与性质》供学生选择,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开设《实验化学》模块。

3)对于向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在必修模块学完后,建议选修《化学与生活》模块,每周2课时,一学期完成。

4)对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在必修模块学习后,必须修习《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然后,在《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三个模块中至少修习1个模块;对于化学特别感兴趣或将来准备学习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建议学习《化学与生活》、《实验化学》2个模块。

5)建议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一些有特色的化学类校本课程。

以上针对文科、理工科倾向的学生开设的教学模块,建议在高三上学期全部完成。方案如下:

 

 

 

 

1:甘肃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设置方案(理工类科倾向)

 

高一上

高一下

高二上

高二下

高三上

高三下

性质

   必 修

限选与任选 

 

内容

1

2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限选3个模块:选修2、选修3选修5

任选2个模块:选修1、选修6

限选模块中至少选1个模块,示范性高中的学生可选全部3个模块

任选模块中可任意选择0-2模块

周课时

2

2

2

2/模块

4

学分

2

2

2

2-8

 

 

2:甘肃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设置方案(文科倾向)

 

 

高一上

高一下

高二上

高二下

性质

必须修习的模块

建议选修

内容

必修1

必修2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周课时

2

2

2

2

学分

2

2

2

2

2.学生选课指导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必修课学完后,指导学生选好第一个选修模块,是化学科指导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毕业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制订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人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教师在指导选课上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指导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导”,在指导过程中,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学习意愿,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这是指导学生选课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

2)因材指导原则。教师应该依据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潜能、学习方式的特点、成长记录、学业成绩等对他们的选课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性建议。在提出这些建议时,同时应充分考虑就业状况、高校招生动向等社会因素,不能一刀切,给学生提供雷同的建议。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时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以高考为中心,“考什么、选什么”,学生没有选择其他课程的自由;二是按学校和教师的现有条件选择统一课程模块,而不考虑高中化学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价值。

(二)教学建议

1.体现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高

教师要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整体、全面地理解三个维度目标之间的关系。要从观念上充分重视每个维度的目标,通过分析《标准》和教材,在每个课时的教学中都能从三维目标出发进行整体设计和有效实施。例如,在有关元素化合物内容的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物质研究思路和方法,又要结合相关STS内容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多维的育人功能。只有整体把握并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切实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此外,三维课程目标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因而不能将其机械、简单地分解到每节课甚至每个教学要点。教师要善于根据《标准》、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性、有层次、有重点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其叙述要清晰、简明、有操作性、有可测评性。

2.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成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自学导引式教学等。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选择适宜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及学生的差异等均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因势利导,加以利用。

3.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创造性劳动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分享精神,为他们在社会性的群体中适应和发展做准备。这三种学习方式既互为独立,又互为补充,也和传统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关系。在实际学习情境中,教师要了解各种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特点,吸收其合理成分,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化学学习任务,进行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运用,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活动过程。

4.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

新课程中对知识的要求层次和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高中化学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在不同模块中体现为螺旋上升的不同要求。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化学基本观念为核心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教师在进行必修模块的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清晰地知道该内容应处理到何种程度,避免“一步到位”,不能把选修内容提到必修中来学习,不能用高考的标准和旧课程的要求处理教材中出现的内容,不恰当地拓展和提高教学要求。

在各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如在一般教学条件下对全体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弹性要求”,根据某知识点在整个模块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提出的“发展性要求”,也可将知识点延伸到选修模块提出“拓展性要求”。

5.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了解身边的化学,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持久兴趣,提高学生现在及未来生活的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利用各种实际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接触和认识社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化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6.突出学科特点,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化学知识、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合作意识等。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需要通过小组协作才能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与分享。

2)注重训练实验方法和技能

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是实验者必须对实验方法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在新课程的各模块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化学实验;单独设置的实验化学模块中,每一个实验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在完成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训练,特别是观察、假说、实验、推理、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等。

3)加强问题意识培养

在新课程的学习中,能用于实验探究的问题可能来自于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也可能来自于学习的过程中,或是来自于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等。无论是什么情况,始终要让学生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他们面临某一实验情境时,会自发地产生这是为什么?”“其中蕴涵着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新的问题产生?等一系列想法,最终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成一种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加强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整合,包括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获取的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利用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习中的难点,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与化学相关的资料等方面。学校和教师除了开发、建立和维护在课堂教学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外,还要有意识地建立化学信息资源系统,如专业小图书馆,利用校园网开设化学课程平台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设学生化学学习网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有意识地加强课内外联系,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等。

8.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基于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通过班级教学、小组学习和个别辅导等多样化学习方式的组合,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注意创设多种学习途径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在选修模块的学习指导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选修的动机、知识背景、学习发展倾向。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到选修同一模块的学生之间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学习需求的差异。在教学中可以同中有异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保证学生整体学习质量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课程评价

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推动和促进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和保证。化学课程评价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化学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要遵循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多元评价目标,既要关注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高,也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对于教师的评价,要从教师的专业基础、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研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各实验地区应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与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全面反映学生学业发展过程的评价机制。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1.实施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学生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

1)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在高中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避免单纯追求解答习题的技能。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2)学习档案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评价方式。应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和收集学习档案内容的习惯,给他们表现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学生在学习档案中可收录自己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料,如实验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有关的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学习档案进行反省和自我评价,将学习档案评价与教学活动整合起来。

化学学习档案袋的项目和内容

 

   

学习笔记

预习记录、随堂笔记、课后笔记

探究活动过程记录

提出问题与猜想、探究方案、实验现象或调查记录、探究结论

信息、资料

通过查阅和调查获得的信息资料

作业、检测

作业、检测

课后感

对课堂学习的感受、尚未解决的问题

学习状况分析

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的反思和评价

其它活动

家庭小实验、小制作、辩论等

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自评、他人(学生或者教师)的评价

3)活动表现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辩论、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活动表现评价的对象可以是个人或团体,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生的活动过程又包括学生的活动结果。活动表现评价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应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力求在真实的活动情景和过程中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价。

2.学生评价的指标与内容

下表就高中学生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中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提出评价指标与内容,供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或学生自评、互评时参照。

一级评价指标

二级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知识

技能

化学基础知识

的理解和应用

知道并能说出有关知识的内容

举例说明

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实验技能的养成

认识基本实验仪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设计简单的实验

独立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化学用语的

理解和应用

知道相关的化学用语

会用化学用语进行描述或概括等

化学、技术与社会

知道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

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

方法

提出问题

根据实验或生活现象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准确表达有关问题

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

猜想和假设

根据化学知识与经验对问题成因提出猜想

对探究方向和实验结果作出预测

认识猜想和假设在探究中的重要性

收集整理信息

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手段收集信息、资料

尝试评价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制定计划

实验探究

根据探究要求和已知条件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尝试选择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所需仪器和药品

具有初步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研究的意识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认识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在探究中的作用

思考与结论

认真思考分析探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得出结论并进行描述和解释

表达与交流

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善于合作与交流

反思与评价

具有反思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注意探究过程中尚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具有从评价中汲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认识反思与评价对探究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化学及化学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和行为;对化学知识与社会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等

喜欢化学学科,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

喜欢体验化学学习中的快乐和审美情趣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心人类与自然、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3.根据课程模块的特点选择有效的评价策略

高中化学课程需要多种评价方式和策略的相互配合,应充分考虑不同课程模块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策略。例如,对于必修课程模块及《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模块,应综合使用纸笔测验,学习档案和活动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提倡通过开展辩论、角色扮演、小型调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

实验考查是化学课进行非纸笔测试的主要形式。在模块学习结束时进行的实验考查,属于模块考核的内容。实验考查成绩在模块考查成绩中占的比例,可视模块内容、学校实验条件、学生具体情况而定。

表现性评价每个模块至少进行一次,成绩可采用本模块学习过程中所有实践活动中的最好成绩,也可采用平均成绩。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重点可放到热爱科学、关注化学与社会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主要用质性评价(如评语)的方式进行。

4.实施学分管理,进行综合评定

高中化学课程实行学分管理,根据学生在相应课程模块学习中的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记录和活动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以此决定学生是否获得相应课程模块的学分。对化学课程模块学业成绩的量化评价,建议采用模块学分成绩报告单的方式进行。

模块学分成绩报告单

课程模块名称:

   

得分或等级

权重

总分

纸笔测验

单元测验

 

0.1

 

模块测验

 

0.5

学习

过程

评价

活动表现

实验技能

 

0.1

活动探究

 

0.1

其他表现

 

0.1

学习档案

 

0.1

综合评价

 

 

 

 

获得学分:              教师签名:                  

             

由于不同模块的学习内容不同,学生状况不同,所以,单元测验活动表现学习档案模块测验等评价项目的比例也可有所不同。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

1.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要保证课程模块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应建构整体教学设计观,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都应置于课程模块的整体视野之中,每一堂课的教学行为都应确保课程模块的教学完整性,关注必修与选修模块的衔接。

2)教学目标要重视全面性

教学目标既关注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既关注学生思维水平、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内化与巩固,更重视学生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

3)教学行为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教学行为应充分体现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与尊重,注意因材施教,重视个别化学习指导,使每一位学生在认知、智能、情感等方面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4)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建构知识的自主性

应善于创设适宜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探究情境,提供探索机会,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应充分注意学生能否自觉、积极、主动地选择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运用自身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主动建构知识,独立思考,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应关注学生是否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思维方法。

5)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动态生成性

关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开放性;关注是否具有敏锐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并随机有效引导学生深人探究问题和科学处理探究结果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是否自由放松,是否具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2.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的制定

下表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关注的指标和标准,供各市(州)、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中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时参考。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教师教学

行为表现

教学基本理念

重视三维目标落实  关注学生已有经验  面向全体兼顾差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尊重关爱全体学生

教学情景创设

以问题为中心  强调学生参与  重视合作交流  倡导教学民主

恰当使用媒体

教学内容处理

准确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挖掘教材内涵,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重视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

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基本技能

有效调控课堂,灵活处理问题

教学用语准确,板书清晰工整

教态亲切自然,实验操作规范

学生学习

活动表现

自主性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主动提出问题 主动发言 自主探究

探究性

积极探究实践 积极发现问题 大胆提出问题

合作性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倾听意见 善于表达交流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三维目标得到顺利达成

 

六、 课程保障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指导、评价、督查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制订高中化学新课程管理制度,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由省、市(州)、县教育行政、教科研有关人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指导、评估、督查组织,指导、检查各市(州)、县、学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在实施化学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对新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不断提高我省化学新课程实验水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探索与高中化学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业水平监测模式。

(二)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因此,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所有化学教师、化学教研员、化学实验员接受培训,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在培训中要多采用主体参与、任务驱动和案例分析等培训方式,充分调动每一位培训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建立和健全校本培训机制,通过校本培训帮助教师建立新课程理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资源观等。校本培训的重点是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要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要组织各种参与式、探究式、互动式的培训活动,如教学经验交流、教学专题研究、教学论坛、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等。

(三)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学校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药品、仪器和设备,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化学实验室管理体制,定期对实验室建设进行检查和评估,努力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使实验室成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的场所。鼓励学生和教师开发实验仪器,研究低成本、少污染的化学实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设计富有特色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化学实验员应按时配合化学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化学实验员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纳入教师系列考核。

(四)加强教学研究

加强教学研究是保证新课程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发现存在的问题是进行教学研究的起点,设法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展开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反思问题解决的状况和取得的效果。

校本教研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校本教研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校内或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强调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学会在解决日常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捕捉一些关键的、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研究讨论等教研活动形式,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把教学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在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形成一种融教学、研究、学习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建立一种基于互动、合作、分享、探究、对话的教研文化。

(五)逐步建立和完善新课程教学支持系统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除了需要各项政策、制度的保证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支持系统,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成立省、市、县教研室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研究中心组,集中精力研究解决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校要加强与高等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等部门的合作与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持。各地、各校要建立专家咨询机构,实现课程管理者与课程实施者的互动。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通专门的网站,通过网络实现专家为教师提供在线答疑,教师之间在线讨论。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学科课程资源共享。

(六)重视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充分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化学课程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和教师都应努力建设、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并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1.重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信息化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来自图书、报刊、音像资料、广播、电视、网络等。图书馆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增加科普读物、专业书籍和报刊杂志的种类和数量,扩大音像资料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收藏量,并通过调整和延长服务时间、改变服务方式、方便学生借阅等措施提高使用效益,切实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

学校应加快校园网的建设、重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鼓励教师和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利用网络化学教育资源等。同时,鼓励教师开发应用和研制化学教学软件,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并实现资源共享。

2.充分利用社区学习资源

社区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是学生的学习环境。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学习资源,是化学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社区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工矿企业、消防环保部门以及农、林、牧、渔等生产单位的研究人员、技术资料、仪器设备和相关的信息等。学校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调查、考察、实习以及邀请有关人员来校演讲、座谈等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关心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参与社区的建设。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从长远考虑,有计划地与具有丰富课程资源的单位建立必要的联系,使社区资源更好地为中学化学教育服务。

3.正确使用教师手册和教学参考用书

注意选用配合教科书的教师手册、教学参考用书、教辅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光盘、教学影像资料、教学软件、教学案例等,以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编辑:张学武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永登二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永登县第二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