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英语 > 甘肃省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甘肃省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2010年08月26日 08:55:45 来源:永登二中 访问量:1195
甘肃省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2010-05-14 阅读: 423 出处: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和《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我省普通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并结合我省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实际,特指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打好语言基础,发展基本语言运用能力,转变过于注重语言知识传授语言知识的倾向。高中学生应该形成的英语共同基础包括六个方面的基本能力:持续的学习动机,自主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充分认识到英语在发展学生的心智、情感、意志和价值观诸方面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的条件。

(二)应体现英语课程结构的基础性、发展性和选择性,强调英语课程在满足不同学生就业选择、升学深造和个人兴趣和发展诸方面的多重需求,改变过于注重升学和结构单一的倾向。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应该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三)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改变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有个性的学习方式。

(四)要关注学生情感。情感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自信心会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高中英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和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信心和主动性,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批判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五)要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笔试为主的评价方式,而是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为基础的评价,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知识技能、文化意识等方面。体系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有助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要有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二、课程目标

《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它对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促进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综合运用语言的前提,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理解、把握高中英语课程与义务教育课程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的侧重点,对于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至关重要。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相比,课程目标在层次、水平和侧重点上都有所不同。义务教育阶段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习惯和自信心,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奠定运用英语的基础。而高中英语新课程则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置

在义务教育阶段五级(一至五)分级目标的基础上,高中英语新课程共提出四个级别(六至九)的分级目标要求。甘肃省根据全省各地基础英语教育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将七级定为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即毕业要求,将八级定为高中阶段达到的较高级别要求,九级则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生设计的目标。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高中英语属于“语言与文学”学习领域中的外语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与选修两大部分,选修又分为选修I系列与选修II系列,其中必修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模块1至模块5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选修课程的开设目的则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在个人兴趣和发展方面的需要,进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或升学深造提供机会和条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水平等级与年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课程结构见表一。

表一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结构表

 

 级 别

 

  必修课程(10学分 )

选修课程

系列Ⅰ

顺序选修课程

系列Ⅱ

任意选修课程

 

模块名称

周学时

学分

模块名称

周学时

学分

 

 

 

 

 

 

 

 

 

九级

 


八级

 


七级

六级

 

 

 

英语11

  4

 2

 

 

 

英语10

  4

 2

 

 

 

英语9

  4

 2

 

 

 

英语8

  4

 2

 

 

 

英语7

  4

 2

 

 

 

英语6

  4

 2

英语5

  4

 2

 

 

 

英语4

  4

 2

 

 

 

英语3

  4

 2

 

 

 

英语2

  4

 2

 

 

 

英语1

  4

 2

 

 

 

注:义务教育阶段为一至五级

 

(一)模块与学分

模块1至模块5为必修课程,顺序开设,计为10个学分。学生在修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或之后可以自主选修高中阶段的任意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中的系列Ⅰ是在必修课程模块1至模块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的课程,共有6个模块(模块6至模块11),每个模块2个学分。依据《课标》,结合甘肃省基础英语教育教学水平与现状,甘肃省高中学生须完成模块1至模块5的学习,达到7级标准,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的英语学科毕业水平。学生完成模块6至模块8的学习,可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模块9至模块11的学习则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所有高中学校要保证开设模块6至模块8,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模块9至模块11

选修课程中的系列Ⅱ分为三类:语言知识与技能、语言应用和语言欣赏。系列Ⅱ中的选修课程不规定学生选修的门类和顺序。学校可依据各自的师资与课程资源条件选择开设12个模块,随着办学条件改善,争取开设更多的系列Ⅱ课程供学生选修。以下课程可供学校开设系列Ⅱ选修课程时参考:

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语国家文化、初级英语语法、英语演讲与辩论、英汉初级笔译、英语口语教程等。

语言应用类——初级经贸英语、初级旅游英语、信息技术英语、科技英语、文秘英语、甘肃旅游英语等。

欣赏类——英语文学欣赏、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歌曲欣赏、英语戏剧表演欣赏等。

()英语课程模块设置的基本要求

  根据《标准》的规划,高中阶段分为三个学年,六个学期,11个学段(每个学期2个学段,每个学段10周,每周4学时,但高三第二学期因时间较短,建议把全学期视为1个学段),11 个模块(必修课程15个模块,顺序选修课程611个模块),另加任意选修课程(系列 Ⅱ)的若干模块。每个学段须依序完成相应一个模块内的若干个单元的教材教学任务,并进行模块终结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得2个学分。11个模块成绩全合格的学生得22个学分,另有选修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模块且考试合格的学生再累计所得学分。但必修课程模块1510个学分,是学生高中毕业英语科所必须达到的最低学分和条件,不可以用其他模块(英语科或非英语科)的学分来顶替。学生依序修完模块5后,达到中学英语七级目标;修完模块8后,达到中学英语八级目标;修完模块11后,达到中学英语九级。但中学英语水平等级和年级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的模块开设的周数和周学时可以做较灵活的组合,例如,一个1学分的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的模块开设的周数和周学时可以有以下组合:

该模块约20周(跨一个学期),每周1学时。或该模块约10周(跨半个学期),每周2学时。

有关模块的重修、重考、弃修、改修、免修等问题,参照甘肃省教育厅对课程模块设置的专门文件规定执行。各学年模块设置情况如下表:

 

学年

学期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模块序号

周学时

学分

模块序号

周学时

学分

高一学年

第一学期

必修模块1

4

2

必修模块2

4

2

第二学期

必修模块3

4

2

必修模块4

4

2

高二学年

第一学期

必修模块5

4

2

顺序选修模块6

4

2

第二学期

顺序选修模块7

4

2

顺序选修模块8

4

2

高三学年

第一学期

顺序选修模块9

4

2

顺序选修模块10

4

2

第二学期

顺序选修模块11

4

2

总复习

4

 

备注

任意选修课程(系列II)的模块可由学校根据本校条件自行安排,建议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或高二第一学期开始,分布在各学段中。每个学生需修习任意选修课程(系列II)中的一门课程。

 

()英语课程模块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学校应高度重视必修课程,确保全面开设,并要求学生全体修习,达到七级目标要求,保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性和基础性。

2.选修系列I分为限选和任选两种类型,其中限选包括顺序对于选修系列I课程,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多地开设并保证开设质量,另一方面对教学内容可做出灵活的选择,特别是对英语911模块中的内容,允许提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要求。

3.学校应立足实际,开好选修系列II课程。建议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考虑开设。开设方式可灵活多样,如结合必修课程或顺序选修课程内容进行选择补充,也可以在必修课程结束后与顺序选修课程模块并行开设。

4.学校在统筹安排高三总复习的同时,可以在高中三年级上学期继续开设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各市州应根据本地实际,努力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积极学习和发展的条件。

5.应加强对学生选修课程的指导。学校要让学生理解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学习的需求,又是在学习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指导学生自主选课。

6.关于能力级别要求,高中阶段包括69级,其中7级是学完必修课程后可能达到的要求,也是毕业要求。我省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将按7级目标要求命题。8级是相当于学完英语68模块后可能达到的要求,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级别目标要求不单纯是模块修习数量的概念,但多开设课程会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实施

(一)教学原则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必修课是为每一位高中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高中英语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为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和标准,改变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

 1.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需求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必须为全体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会存在智力、习惯、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加强选课指导,把好教学质量关

各学校要加强对选修课程开设的研究和指导。应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和需要,努力开发有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可以由本校本学科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也可以外聘教师,做到资源共享。应审查任课教师的资格,应对新开课程在教材准备、教学计划制定、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学生考勤和考查质量把关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并检查落实,确保教学质量。

 3.关注学生情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沟通、互动、合作和分享的学习共同体。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努力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共同合作,实现教学相长。

4.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应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和需要的英语学习策略,并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探究,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获得经验,互相学习,增强自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5.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高中英语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教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教师应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努力探索,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变革

 教师应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例如,利用挂图、音像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7.注重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二)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教学建议

《课标》明确指出: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也要寓于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教学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教学对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共同基础至关重要。现分别提出以下建议:

1.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它们又都有其各自的功能、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各专项技能训练,也要重视综合技能训练,尽可能将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1)听力技能的教学。听力技能是指获取有声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主旨大意、重点的事实细节、隐含的意义、言语的交际功能、说话人的观点态度等。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听说、听读、听写等多种形式,不断刺激听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听觉灵敏程度。要特别注意培养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理解主旨大意的能力以及对说话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做出简单推断的能力。

(2)口语技能的教学。口语技能是指引出话题、维持交谈、插话、转移话题、话轮转换、引起注意、澄清意思、请求澄清、表示倾听和理解、预示和结束谈话、利用语音语调表达意思等技巧和能力。教师应结合听、读的教学,选择与学生水平相当、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组织说的活动,提高学生说的流利性、连贯性、准确性和得体性,增强语感。

(3)阅读技能的教学。阅读技能是指获取信息、推断隐含意义的能力,理解主旨大意、事实细节,推理结论,猜测词义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语言水平的阅读材料,选材注意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和时代性,培养阅读策略、语感以及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写作技能的教学。写作技能是指用英语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的能力,内容包括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态度,根据课文写摘要,根据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等。教师应结合范文指导学生篇章布局、规范文体、选用恰当语句,提高学生表述事实、观点、情感、想象的能力,养成规范的写作习惯。

2.语言知识

高中阶段的英语语言知识应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等内容。

1)语音。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强调语音、语调以及重音变化在实际口语交流中的运用,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语音教学的选材要真实、多样,手段要丰富,要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

2)词汇。《课标》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对高中各级别(六至九级)英语词汇量的掌握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七级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学会使用3300--35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九级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词汇量要求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应当处理好词汇量的扩充和常用词用法深化这二者的关系。词汇教学应注意:在特定生活情景和话题中,认知并巩固词汇;注重在真实语境中领悟词汇的深层意义;掌握特定词汇在特定句型中的习惯用法;帮助学生掌握搭配能力较强的词块,在有意义的活动中,通过实际运用来巩固词汇;重视词汇在特定语篇中的具体用法。指导学生掌握词汇学习和记忆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单词的学习都需要经过初步识记,反复操练,多次提取,不断校正等过程,才能长久记忆并真正掌握。

3)语法。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要从“用”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语法意识。以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法,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加以巩固。语法教学可以采用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和运用等方式进行,避免单纯讲解传授的做法。要注意语法知识教学的适度循环、反复、巩固和加深,不宜“一次清”,避免过分强调系统性。教师要注意研究《标准》对语法项目范围的界定,在进行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围的度。避免涉及冷僻的语法现象。设计语法练习和试题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免出脱离自然和真实的话语环境的偏题、怪题。

4.语篇。语篇教学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英语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语篇理解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准确理解语篇内涵、作者思想和把握篇章结构需要读者整合并运用自己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内容和阶段,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参与,学习并运用语言;让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使他们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应采取各种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单边、双边、多边活动,积极思考,把语篇学习过程变成训练学生思维、培养个性和完善人格的过程。

(二)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的教学建议

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是英语课程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通过外语教学来实现对人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丰富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较强的文化意识又会促进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所以,不能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对立和割裂,而要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教学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

1.情感态度

《课标》指出: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也包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是否始终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注意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尤其是形成性评价方式,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的不良影响,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具有关爱生命、回馈社会、善待自然的品格,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拓展国际视野。克服过去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过分关注学生智力发展而忽略学生情感体验的弊端。

2.学习策略

为提高英语学习或使用语言的效率,我们需要在学习或使用语言过程中采取各种方法和步骤,《课标》将这些方法与步骤定义为学习策略。具体地说英语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交际策略是指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方式和策略;资源策略是指合理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英语学习策略对高中生十分重要,有了好的学习策略,才能有好的学习结果。由于高中生已接近成年,人际交往和社会体验的机会逐渐增加,因此应鼓励高中生充分利用多种渠道使用英语,在使用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自身的交际策略。同时高中生还应发展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资源策略,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和资料,并能对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达到扩展知识,开阔视野,自觉规划自己人生的目的。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要的学习策略,并能依据学习进展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3.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和学习他国文化的过程。《课标》要求的英语学习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而做到能够尊重他国文化,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高中新课程教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大文化知识的教学内容与范围。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引导得力,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的兴趣会转化为语言学习的持久动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认识到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21世纪的人才应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政治体制国家的人们相处,学会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生存和发展。学生掌握了一门外语,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的社会与文化的大门,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异国文化与社会,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学会理解他人,并在学会互相尊重的同时,寻求合作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教师还应认识到中外文化对比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对比能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能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并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能帮助学生在真实交际中回避禁忌、避免尴尬,能得体地表达自己并与国际友人沟通,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将来对外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堂教学建议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途径。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必须围绕《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来进行教学的设计:

1.在模块框架内,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本单元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在每一单元教学的开始就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本单元内容在模块中的地位,明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分课时课堂教学活动的各项任务,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奠定心理基础,也为他们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教、批、辅、导、评)上遵循以下原则:英语课堂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活动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每一堂课的教学,教师既要按学时备课,也要加强学期备课和学段备课,以适应模块整体性的特点。备课不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工作,应有学生的参与,师生一起完成,共同构建民主、和谐和公平的课堂教学环境;新型课堂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和学生与网络的互动、学生和家庭的互动以及学生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倡导学生之间的连动,从而进行大量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师生共同体验学习过程的同时,共享学习成就的快乐。

3.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于六个方面的转变:

1)从教师对语言知识的演绎、提炼转变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体验、感悟;

2)从教应试英语转变为教应用英语

3)从满堂灌的传授转变为开放式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

4)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在不改变教材体系的前提下,合理取舍教材,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5)从单一的听(课)中学、(阅)读中学转变为多渠道、多种方式的学习;

(6) 从过去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教学评价转变为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多元化评价,不断探索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评价手段,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4.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应具有以下特点:

1)多数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

2)多数时间里,课堂教学不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3)教师不是简单、直截了当地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

4)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而是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

5)学生不是整齐划一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同样的事情,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目标。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 树立正确的英语课程资源观

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它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除了包括学生课堂用书以外,还有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册、挂图、卡片、音像带、多媒体光盘和配套读物等。除英语教材以外,还有其它课程资源,例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和报刊杂志等。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以及学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英语课程资源。此外,对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时产生的各种信息,包括问题、见解、经验、感情、态度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也应予以重视和利用。

2. 充分利用英语课程资源

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教材和其它资源是学校和教师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教师是英语课程资源最直接的建设者和使用者。目前多套教材并行的局面为教师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教师通过了解和学习多种教材,从中汲取营养、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改进教学。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在充分调查校内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可分享其它课程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 加强教育资源开发和硬件建设

学校要努力开发有利于英语学科新课程实施的教育资源,特别要重视开发与选修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资源,要积极创设有利于英语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环境。加强图书馆、阅览室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增加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图书、期刊数量,保证图书馆、阅览室的开放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校要建立校本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的机制,从制度和资金上保证英语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要建立管理课程资源的数据库,拓宽课程资源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4. 高度重视英语课程资源的研发

各级英语教研人员应高度重视英语课程资源的研发,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积极参与课程的建设。在课程资源研发的过程中,要努力促进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各级英语课程资源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切实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要对英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研发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将成果及时推广,努力使我省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体现特色,提高水平。

四、课程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程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思想、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也从中获得反馈信息,有利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学校评价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也为学校发展带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学校的办学功能和任务有了新的内涵。学校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主体和推动力量,也是关乎高中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学校在更新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总体来说,学校在高中英语课改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环境支持、教师支持和资源支持等四个方面,这也是我们评价学校英语教学水平的主要维度。

1. 英语课程制度建设

学校应健全和完善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生选课指导和管理制度,合理有序地安排英语课程内容。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

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英语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发展性英语课程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组织的考试考核应依据《标准》确定考试考核方式和组织命题。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2.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应有健全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和制度,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化、经常化。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进修和交流,重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高中英语教师应具备英语专业本科学历。所有教师应具备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能力,教师应具备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15%以上。学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英语新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研究。

3. 英语教学资源支持

学校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英语课程资源;学校要为教师配发与英语教材配套的录音带或CD、教师用书、教学挂图等教学资源,并购置其他出版社的高中教材,供教师们选择、比较、研究;学校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 英语教学环境支持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应用,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省地处西部,对外交流较为闭塞,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没有重视英语学习的氛围。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挖掘隐性课程的潜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

学校应为高中每个年级建设至少一个语音教室,三分之一的教室为联网的多媒体教室,为每个英语教师配发录音机或VCDDVD机。学校图书馆应购置适合高中各年级学生水平的英语读物、报刊杂志及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入量。

学校应组织各种各样的英语主题活动,如:英语教师的讲(说)课比赛、才艺展示、教师的优秀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的评比、英语歌曲大赛、校园英语广播、经典英语电影展播、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主题晚会、中小学生的英语能力竞赛、英语夏令营、冬令营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在全社会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更可以提高家长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应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和语言体验量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要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动态性、自主性、多元性、体验性、合作性和生成性。

(三)学生学习评价

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教与学的活动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学生学习评价的目标。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以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试、自评与互评等多种形式,搜集和积累反映学习进步的数据和资料等,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以实现评价方式的过程化;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以实现评价反馈的动态化。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学段课程终结性评价可采用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等定量评价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项目报告、小论文、表演或演示等形式,力争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考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进行终结性评价时,要努力做到: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评价要以课程目标及相应级别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着重考查学生在经过一阶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

测试之后,根据目标要求,仔细分析、认真总结、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进步和不足,使他们进一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明确努力方向。在学期和学年总评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他们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除了给学生一定的学分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定性评价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并用适当的方式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三)实行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

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多用ABCD的等级进行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可以从课堂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2.同伴评价:同伴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内及小组间成员对同伴作出的相互评价。同伴之间的评价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3.教师评价:教师参考学生的自评和小组评价,根据学生平时所参与的课堂活动、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效果等方面评价学生。教师除给予学生等级评价外,还可以适当加上激励性评语等,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4.家长评价:家长根据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给予评价或写出评语。

(四)评价应体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不同特点

高中英语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为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服务。评价时,既要注意两者的相互联系,也要注意它们的不同特点。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应根据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评价,应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开放性和研究性的特点。要突破传统的和刻板的评价模式,根据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努力探索新的、生动活泼的和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小论文、实验报告、观察记录、课堂表述、专题演讲、辩论、表演等形式进行,成绩记录方式也可以尝试多种方式和它们的组合,以此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课程保障

(一)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证投入。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行政府主导。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加强领导,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把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各地要建立由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组成的高中英语新课程的管理、评估和督导组织,对各地各校英语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定期或专题的调研、指导,规范新课程的各项工作,负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序有效启动实施提供保障。各级教育部门要在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英语课改需求,对必须补充完善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如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按项目进行资金测算,经课改领导小组研究后报同级政府。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普通高中的经费投入,重点用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师资培训、课题研究、完善办学条件及组织实施等工作,为新课程实施提供必要条件。

(二)成立新课程专家指导小组

甘肃省成立高中英语新课程专家指导小组,各地市、县(区)教育局教研室、学校也应成立相应的指导小组,发挥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引领新课程实施,交流行之有效的经验与做法,研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对策。

()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与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使高中英语新课程健康、顺利、有序地实施,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尤为重要和必要。要认真做好课程理念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和英语教材培训的计划和安排。要形成与英语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培训体制,在培训中根据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到实践与理论、思考与行动、学习与发展的结合,注重教师的参与、互动和发展。通过培训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课程意识的英语教师队伍。

学校从现有的合格教师队伍中选派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发展潜力、肯钻研、有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承担首轮英语新课程教学任务,并保持教学人员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以利于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发挥新课程教学的示范作用。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各地各校还应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和需要,为教师参加教学观摩、学习研讨、参观交流和培训进修创造条件,为新课程顺利实施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四)充分利用常规教学设施及其它课程资源

对学校原有的常规教学设施如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等要充分利用。条件好的学校应尽可能为英语教学配备电视机、录像机、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设置视听室,并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和录像资料、多媒体光盘、网络资源和英语图书报刊杂志等其他课程资源,以提高英语课程实施的效果。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借助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新的教与学手段改进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教师还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如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鼓励学生制作班级小报、英文墙报,鼓励学生交流语言学习资源。   

()加强英语新教材、新教法的研究,增强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英语课程结构的调整以及学科教学要求的变化,对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以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积极开展英语学科教学改革。教师要认真学习《标准》,结合英语学科和本学年的教学任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教研计划。要认真钻研教科书,探索适应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教学课型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同时要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和新教法改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加强英语新教材、新教法的研究中,教师要以“学习、借鉴、继承、创新”为指导思想,既要摒弃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而又早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又要继承并创新传统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开展校本研究,确立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研工作机制

新课程实施将给高中教学带来很多新问题和困惑。解决这些问题或困惑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要通过校本教育教学科研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制度要把课题研究作为重要内容,以教师实践研究为重点,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经验,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及专业引领,以教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共同发展。

编辑:张学武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永登二中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永登县第二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